社区,是孩子除了幼儿园和家以外最为熟悉的场所。但每当老师说起社区的话题,孩子们总是一脸茫然,对于社区的认知只能用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来形容。为了让孩子更加深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社区,中二班的老师和孩子们进行了社区大探访。
我眼中的社区
社区是什么?社区里面有什么?社区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便利?我家在哪个社区?关于这些问题,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,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。从孩子的谈话中,我们可以看到,孩子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自己家所在的小区。这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,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,与自己熟悉的事物互动。
社区里的工作人员
餐后的自主活动,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聊着什么,走过去听听她们究竟在聊些什么。孩子们拿起画笔将自己知道的画了下来!正因为有他们的默默付出和守护,我们的家园变得美丽整洁、温馨安全。引导孩子关注为小区默默奉献的这些工作人员的时候,也就是在他们的心中种下尊重、理解、以及爱的种子的时刻了。
小区的平面图
有一名小朋友在社区里发现了一张小区平面图,带到班上和孩子们一起分享。于是,孩子们约定各自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画一画小区的平面图,并将画好的小区平面图带回来分享。
孩子的学习离不开真实的生活场景体验与经验积累。通过绘制小区平面图,他们第一次如此认真的观察小区里:高低不一的房子、角落的垃圾桶、楼下的小树、小区里的各种标志…每一个小细节,都是孩子向外界清晰地表达自己获得的信息。
任何人的行为都传达着一定的意义,幼儿也不例外。他们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,形成了对环境的图式,进而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。在这个过程中,家长的参与,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,也为有效的家园沟通建立了不同的联系方式。
我喜欢的小区活动
一说起玩,孩子们就停不下来。小区好不好玩,孩子说了算!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小区都有哪些好玩的游乐设施吧。滑梯、蹦床、大草地…真是太好玩啦!除了在家的时间,小区就是孩子们的聚集地和玩耍的乐园,他们在这里奔跑、嬉闹,亲近大自然。可以说,社区是提供了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开放性环境载体,允许孩子在其中自由探索,包含了无限可能性为孩子发展赋能。
建造心中的小区
当孩子的家和小区有了一定的联系,他们对小区也有了更深的认识,孩子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此,你听!他们又有新的想法了。心动不如行动,一起来创设吧!
我家在哪个小区
经过统计,我们发现孩子们分别住在5个地方。在说一说,找一找,贴一贴的过程中,孩子了解到自己和谁住在同一个小区,激发了想要去好朋友家做客的愿望。
我家的门牌号
想去好朋友家玩,可是这么大的小区,怎样才能找到她啊?孩子们想了个好办法,把门牌号画出来!
孩子们了解了不同角色的不同特征,以及文明礼仪、良好习惯的重要性。也增加了同伴交往的机会,对社会性发展也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我可以为小区做什么?
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窗明几净、鸟语花香的美好环境里。小区是我们生活的地方,那可以为小区做些什么呢?
小区是我家,爱护靠大家,建设良好的小区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和努力,相信孩子们能从自身做起,从细节做起,在小区中生活、从小区中学习,以社区小主人的身份共同美化小区。
写在最后
社会即学校,生活即课程。孩子们作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者,在社区大探访之旅中发现自己不曾注意到的人、事、物,体验到人与社区之间的亲密关系,对自己生活的小区有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社区里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?每个孩子心里,都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,他们眼中的小区更像是充满趣味的童话世界,里面有缤纷色彩与奇幻故事,令人惊叹,让人惊喜!让我们继续欣赏孩子的创造,支持孩子的探索,相信孩子的力量,陪他们一起发现并探索吧!